振華港機近日結合年報公布所披露的董事會決議公告,透露了一條重要信息,即擬更名為“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眼下的“振華港機”到今后的“振華重工”,更名背后有何玄機?市場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振華港機謀求加速進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
海工產值比重越來越大
4月2日,振華港機表示,海工產品擬在3-5年內達到年產值50億美元,占該公司總產值的二分之一。2008年,海工產值占振華港機年總產值的25%,今年的目標是達到三分之一。
依靠港口機械產品起家的振華港機,已發展成為全球集裝箱起重機市場上的老大,市場占有率達78%。對此,有機構投資者擔心其未來業績增長是否碰到了“天花板”。然而,振華港機早在三四年前已開始嘗試把產業觸角伸向海洋重工和大型鋼構領域。通過與上海眾多科研院校不斷合作,振華港機如今已掌握了有關海洋工程與大型鋼構關鍵設備的核心制造能力。
如在鋼構市場上振華港機已經嶄露頭角,它先后承接了韓國釜山公路橋、仁川二橋鋼梁和上海東海大橋局部鋼構,年前又一舉中標成為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鋼結構總承包商。與此同時,該公司顯露出可制造包括鋪管設備、動力定位、大型錨絞機和大型全回轉浮吊等一系列海工裝備的強勁實力。從最初為廣州打撈局制造4000噸大型全回轉浮吊起重船,到為中海油公司承建的目前世界第一重量級的7500噸大型全回轉浮吊起重船;前不久,它為上航局建造而運用了平地造船技術的大型抓斗式挖泥船已下水、第一艘載有1700T浮吊的半潛船已啟程赴美。據悉,現有三艘噸位分別為1200噸、3000噸和4400噸的鋪管船已在建中。
這一切均表明,振華港機在保持了傳統的港機產品龍頭地位的同時,已成功地將主營業務范圍擴展到了上述兩大前景看好的產業領域。事實上,從該公司公布的年報可見,包含了鋼構和海工裝備在內的新產品收入,在2008年度已占公司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約11%。
多方:培育新利潤增長點
對于振華港機即將更名的消息,多數券商研究員給予樂觀的評價,認為海上重型裝備業務有望成為其利潤增長點。
申銀萬國研究員胡麗梅認為,由于振華港機產品都屬于長訂單產品,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裕,可以滿足2009年度生產,但是畢竟公司下游航運行業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關,公司去年下半年訂單增速已經開始放緩;看好公司在海上重型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期望在海上重型業務再有突破,開辟新的業務增長空間。預計2009年、2010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別是0.64元和0.68元,估值比較合理,鑒于公司在海上重型領域的競爭力,未來在該領域還有突破的可能,維持“增持”的評級。
瑞銀證券研究員黃翔、徐賓、郁威認為,振華港機致力于在海上重型機械市場展開深入擴張,同時維持其在全球港機市場的領先地位。為開創新機遇,公司計劃進一步增加34億元資本投入以擴產。給予“買入”的評級,目標價為11.93元。
東方證券研究員周鳳武、張帆、安倩認為,振華港機海上重型裝備業務前景廣闊。去年海上重型裝備實現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36%。今年公司將大力拓展市場占有率,目標是在3-5年占到公司產值的50%以上。由于該業務較高的毛利率,對利潤的貢獻大于傳統業務,將為公司未來利潤的增長提供空間。預計今年該項業務還將實現30%的增長。海上重機業務和國際大型鋼構業務將是公司步入下一個高速增長的引擎,同時船舶制造業振興規劃和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將為公司的發展創造機遇。預計公司2009年、201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61元、0.67元,給予公司2009年25倍PE的估值水平,合理價為15.17元,目前股價存在低估,維持“增持”的投資評級。
空方:存在存貨跌價風險
與上述研究員相比,招商證券研究員劉榮對振華港機的前景表示擔憂。她指出,振華港機今年存在訂單下降和存貨跌價的風險。
劉榮認為,去年公司在一定范圍內鎖定了鋼材價格,因此全年的存貨跌價損失僅967萬元。但是去年年末公司鋼材庫存達到65.7億元,同比增長5倍,理論上上半年存貨跌價損失巨大。不過,由于公司的鋼材采購與訂單鎖定,今年也將調整鋼材采購策略,預計到下半年鋼材庫存可以消化,存貨跌價損失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公司在年報中提到,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港機市場已經初步顯現,新訂單額增長開始減緩,預計隨著時間推移不利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目前公司手持訂單40多億美元,目標是在2009年完成營業收入350億元,劉榮預計傳統產品的訂單在2009年出現下降,海上重型需求好于傳統產品,未來訂單還取決于船舶融資政策的實施。預計公司2009-2011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62元、0.62元、0.73元,下調評級至“中性-A”。